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新地標
作為香港科技大學在內地的重要延伸,廣州校區在保持學術基因傳承的同時,創新構建"樞紐-學域"學術架構。工程、信息、系統、社會四個學術樞紐打破傳統學科界限,形成16個前沿學域交叉融合的創新生態。
全球師資配置
教學團隊由香港本部派駐教授與全球遴選學者共同組成,其中34位教授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科學家榜單。教師團隊年均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超過200篇,確保課程內容始終對接學科前沿。
- ? 教授平均教齡12年以上
- ? 師生比維持在1:10黃金比例
- ? 每周固定學術輔導時間
創新培養體系解析
階段式專業選擇
前兩年進行通識教育,大三根據學術興趣確定專業方向,設置三次專業確認節點,避免早期選擇的盲目性。
跨校區培養機制
實施"2+2"雙校區學習計劃,學生可申請赴香港清水灣校區交換學習,共享兩校區實驗室資源和學術數據庫。
國際認證雙學位體系
完成學業者可獲香港科技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該證書已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特別設置的科技與管理雙學位項目,實現跨領域能力培養,畢業生平均獲得3.2個知名企業錄用意向。
培養模式 | 學制安排 | 升學優勢 |
---|---|---|
本博直讀 | 4+3年 | 優先保研資格 |
本碩連讀 | 4+1年 | 學分互認機制 |
特色教學實踐
全英文授課環境配備分級語言支持系統,設置學術英語強化課程。采用PBL項目制學習模式,每個學期設置跨學科實踐項目,近三年學生團隊在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倫理等新興領域取得13項突破性研究成果。
全球合作網絡
與麻省理工學院共建智能建造實驗室,同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立雙導師培養制度。定期舉辦全球青年科學家論壇,學生可參與國際聯合研究項目,近年已有28人次在國際學術會議進行論文匯報。
設立專項海外交流基金,覆蓋80%以上學生的國際交流需求。與粵港澳大灣區200+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實習基地,提供沉浸式產業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