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3-3380
在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創新高地,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國際本科項目以獨特的辦學模式嶄露頭角。這所由以色列理工學院與汕頭大學聯合創辦的高等學府,自2016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以來,已成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的重要成員。
學校現階段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六大核心專業,構建起理、工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值得關注的是,機械工程專業采用項目制教學模式,學生在本科階段即可參與以色列理工學院的聯合科研項目。
教學團隊構成體現顯著國際化特征,來自27個國家的外籍教師占比超過80%,其中16位學者入選斯坦福全球前2%科學家榜單?;瘜W工程專業負責人Dr. Cohen曾在麻省理工學院主持納米材料研究項目,其主講的《先進材料制備技術》課程采用原版以色列教材。
創新實施的"教育-研究-創新"三角培養模式,在本科二年級即啟動實驗室輪崗制度。材料科學專業學生可進入省級新能源材料重點實驗室,在導師指導下參與國家級課題研究。2023屆畢業生中,32%的學術論文被SCI收錄。
注冊雙學籍制度確保學生同步享受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數字圖書館資源,工程類專業大三學生可申請海法校區交換項目。學校與慕尼黑工業大學中子源研究所建立的聯合培養通道,已輸送23名優秀學子參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實習項目。
校內配置的智能制造中心配備工業級3D打印系統,化學創新實驗室引進以色列尖端分析儀器。學生團隊研發的新型催化劑材料已申請3項國家專利,生物技術小組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項目獲得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2023屆畢業生數據顯示,86%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中,32%獲得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等全球前十院校錄取。直接畢業生主要進入華為新材料研發中心、比亞迪電池研究院等高新技術企業,平均起薪較地區同類院校高出41%。
跨文化交際工作坊定期邀請諾獎得主開展學術沙龍,機器人創新社連續三年蟬聯省級競賽冠軍。學校特有的"科技文化節"融合以色列創新思維訓練,2023年參展項目中有7項技術方案被企業采納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