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3-3380
沉浸式語言環境中,學生通過每日的課堂展示、主題辯論和創意寫作訓練,逐漸形成精準的跨文化表達能力。每周舉行的TED式演講活動,要求學習者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公眾演說,這種持續的輸出訓練顯著提升語言組織與臨場應變能力。
課程設置突破地域限制,IB體系下的歷史課會對比分析不同文明發展軌跡,經濟課則要求學生模擬聯合國貿易談判。每月邀請駐華外交官參與的國際論壇,讓學生直面多元文化碰撞,這種認知維度的拓展使學習者具備真正的全球公民意識。
教師團隊采用蘇格拉底問答法引導學習進程,每個學期設置三個開放式研究課題。在人工智能應用專題中,學生需要獨立完成從數據采集到模型訓練的全流程,這種項目制學習方式有效培養技術應用與問題解決能力。
模擬聯合國會議常態化運作,每個班級需代表不同國家立場進行政策協商。在年度商業挑戰賽中,跨國學生團隊要在48小時內完成市場分析、產品設計到融資路演的全流程,這種高強度協作顯著提升跨文化溝通效率。
從八年級開始實行學術導師制,每位學生可根據興趣方向選擇STEM或人文社科發展路徑。數字藝術方向的學生可獲得專業工作室支持,而科技創新方向則配備企業級實驗設備,這種資源配置確保個性化潛能充分釋放。
采用過程性評估體系,課堂參與度占30%,項目成果占40%,期末展示占30%。在社會科學課題研究中,學生需要制作交互式數據可視化報告,這種評估方式更全面反映真實能力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