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薈同國際幼兒園將源自意大利的瑞吉歐教育理念與中國特色完美融合。不同于傳統預設課程體系,這里的教育者相信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知識建構者。教師團隊通過專業觀察記錄,捕捉幼兒在自由探索中自然產生的興趣點,繼而衍生出富有生命力的生成性課程項目。
在最近開展的"城市脈搏"主題活動中,教師發現大班幼兒對地鐵線路圖產生濃厚興趣。由此延伸出測量站距的數學啟蒙、模擬站務的角色扮演、軌道工程的建構游戲等跨領域學習模塊。這種動態調整的課程模式,既保持教育目標的系統性,又充分尊重兒童的學習自主權。
課程設置采用80%英語+20%中文的沉浸式語言環境。外教團隊來自英語母語國家,在晨圈活動、項目探究、藝術創作等環節自然滲透語言教學。中文教師則側重傳統文化傳承,通過節氣民俗、經典誦讀等活動建立文化認同。
語言學習突破傳統課堂界限:在植物觀察角記錄生長日記,在建構區探討幾何原理,在戲劇工坊編排雙語劇目。真實語境中的高頻互動,使幼兒在3-6歲語言敏感期自然習得雙語思維,為后續國際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文化基礎構建:通過博物館課程、非遺工作坊等特色活動,培養文化理解與審美能力。幼兒在廣府建筑探究中理解力學原理,在潮繡體驗中發展精細動作,實現跨學科知識整合。
自主發展維度:個性化學習檔案記錄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教師根據觀察評估結果,為不同發展節奏的幼兒設計專屬學習路徑,既基礎能力的達標,又為優勢領域提供拓展空間。
社會參與實踐:定期組織的社區服務項目,如公園環保日、敬老院慰問等,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在模擬聯合國等特色活動中,孩子們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發展初步的全球公民意識。
教育團隊定期舉辦家長工作坊,將瑞吉歐教育理念延伸至家庭場景。通過"學習故事"共享平臺,家長可以實時了解課程進展,獲取家庭延伸活動建議。每月主題式的親子探究任務,讓教育發生在生活的每個場景。
在最近的"家庭文化盒子"項目中,家長與孩子共同制作代表家庭傳統的物品箱。這個充滿溫情的活動既增進了親子關系,又為幼兒園的多元文化課程提供了鮮活素材,構建起真正的教育共同體。